家課政策
一.
|
目的
|
|
-
讓學生於課後促進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為新的學習做好準備。 -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早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 - 協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以便及早調整教學內容及進度。 - 幫助學生發展在家中獨立學習的能力,作為學校學習的延續。 - 幫助教師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從而調整下一教節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及教學方法,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 促進家校合作,以便幫助家長改善學生的學習,進一步協助學生發揮潛能。
| 二.
|
基本方針
|
1.
|
各科主席須與科任老師根據下列項目為該科制定每級的家課政策,老師必須依照科務指引設計功課及批改課業。
|
|
課 業:
|
種類、次數、份量
|
|
批改方法:
|
-
老師精批、略批
-
學生自行核對、交換核對
-
批改符號
-
有效益的評語
|
|
改正方法:
|
形式、數量
|
|
時
數:
|
平均每天完成所有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功課時間
-
P.1-P.3:約1小時內完成
-
P.4-P.6:約1小時30分鐘內完成
* 鑑於術科音樂、體育、視藝、普通話、電腦的功課性質特殊,可給予學生較長時間完成。
|
2.
|
家課應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內容須有意義和有效益,能延伸和鞏固學習。
|
3.
|
家課形式宜多樣化,可以是預習、工作紙、作業、寫作、報告、閱讀、透過互聯網搜集資料、調查訪問及課堂反思等。教師在設計家課時需選取合適的家課形式,以達致良好的教學效果。
|
4.
|
教師安排功課宜平均分佈於整個學年。
|
5.
|
中、英、數三科每天均須有適量家課,其他科目則視實際教學而安排合宜家課,應避免機械式操練及無謂之抄寫功課。
|
6.
|
教師分配家課時,會向學生清楚說明完成家課的時間和方法,並顧及學生個別學習差異情況,調適家課的程度或份量。
|
7.
|
老師批改字體須清晰及容易閱讀,評分須客觀公平,評語應正面、積極及富鼓勵性。
|
8.
|
所有功課(作文、讀書報告、專題研習除外)應於收集後一星期內發還學生,讓學生能盡早獲知學習表現,並作改正,以改善學習。
|
9.
|
進展性評估及考試前一星期應完成所有與進評及考試有關內容之作業、簿冊及工作紙功課及改正,並發還給學生溫習。
|
10.
|
為確保功課能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表現,不應讓學生抄襲答案。
|
11.
|
學校會定期檢討家課政策。
|
12.
|
學校會抽查指定學生之任何類別功課。 |
|
|